“牧羊人,请为它们清洗一下!”

2025-07-03 14:00来源:会员发布

  

如今,我们愈发需要彼此之间的爱。在公共平台上,分裂的言论和虚假的指控随处可见。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许多关系也面临着危机。我们该如何培养更深的爱心呢?玛丽·贝克·艾迪的诗作《喂我的羊》的最后一节给出了一个启示:

什么能够消除愤怒与仇恨?当我们愿意放下骄傲与自以为是,谦卑地寻求神的指引时,神的真实本质和他的表达,便会在我们心中显现。

在仇恨面前,爱似乎显得无比艰难。人们普遍认为,爱一个人就是享受与他在一起的时光。然而,当耶稣呼召我们彼此相爱时,他是否在要求我们去爱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令人厌恶的人呢?

基督教科学的创始人埃迪夫人的著作揭示了人类人格与我们每个人作为人的精神本质之间的区别,即上帝的形象与样式。她的主要著作《科学与健康:解经的钥匙》指出,“人格并非人的个性”,“人是爱的观念与形象;他并非物质”,“神的爱是无限的”。因此,所有真正存在的事物都在上帝之内,属于上帝,并展现出他的爱”(第491,475,340页)。

耶稣的榜样教导我们如何更具爱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真理,在凡人只看到缺陷的地方,看到上帝的形象或思想。正是这种将人视为上帝表达的正确视角,带来了治愈,使我们能够爱我们的邻居。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段时间,我被一位同事的无礼行为所困扰。我似乎无法忍受与这个人继续共事。虽然我在其他地方找到了新工作,但刚适应新环境,就又遇到了另一个令人厌恶的人。

我开始意识到,我需要从神圣科学的基督教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当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思想时,我发现自己一直将人视为必死的、物质的存在。持有这种凡人的观点,使我接受了这个令人震惊的证词为真实。纠正错误是我的责任,而非他人的责任。

我意识到,当我们受到冒犯时,往往是从物质的角度出发,这可能助长骄傲、自我意志和自我中心。我们不仅将他人视为凡人,也将自己视为凡人。这种错误的观点是强加于我们思想的,我们必须加以解决。这需要谦卑——愿意放下对自己和他人的错误认知。

坚持基督的更高标准,追求上帝的精神理想,我们可以确认自己与创造者上帝是一体的。我们可以明白,我们真正的自我完全是精神的,因此不受物质思维的影响,物质思维没有来源,没有作者,因此也没有表现。

怀着一种谦卑的新愿望,我开始寻找他人身上展现的任何积极品质,比如艺术才能、毅力、洞察力、忠诚或善良。即使我只发现一种这样的特质,我也会铭记于心,因为我知道这些品质并非源于物质,而是来自神圣的精神——上帝。很快,我开始在邻居身上看到基督,而不是一个凡人的人格。

因为上帝是一切,除了他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什么能够玷污上帝完美的表达,不朽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人都是上帝的个体表达,正直而纯洁。通过这样做,我们让爱在我们的思想中洗净了它们。

当我这样做时,我开始感受到神圣之爱的宁静与我同在。我不再觉得有必要逃避他人,而是能够爱他们,而不受令人不快的行为的干扰。当我运用这些真理时,我甚至看到不愉快的行为有所减少。

无论是在家中、教堂、工作还是生活中,以神的眼光看待他人是一种解脱——对我们和他人都是如此。

改编自2023年11月30日发表在sentinel.christianscience.com上的一篇文章。

声兴资讯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