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三维捕捉冻结铸造过程中的结构演变

2025-07-03 17:20来源:会员发布

在冷冻铸造过程中以3D和实时方式拍摄的结构形成

冷冻铸造技术能够制造出具有高多孔性和分层结构的材料,这些材料表面积较大,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电池电极、催化剂材料或生物医学领域。

目前,由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的Ulrike G. K. Wegst教授和柏林亥姆霍兹中心的Francisco García Moreno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新开发的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在瑞士的保罗·谢尔研究所进行高分辨率的实时观察,研究了糖溶液作为模型系统在冷冻过程中结构的形成。

冷冻铸造的过程包括几个步骤:首先,将物质溶解或悬浮在溶剂中,然后在底部施加冷却速率(定向凝固)的模具中进行冷冻。冷冻后,通过升华去除固体溶剂相,留下的是先前溶解的溶质分子和悬浮颗粒,它们共同形成复杂且高度多孔的结构细胞壁。

冻铸材料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因其巨大的内部表面积可作为电池电极或催化剂,或因其特定的孔隙排列在生物医学中应用,如作为周围神经修复的支架。然而,关于冰在冷冻过程中如何形成复杂结构,以及期望的蜂窝状孔隙和各种表面特征的细胞壁是如何生成的,目前仍知之甚少。

Francisco García Moreno博士及其在柏林亥姆霍兹中心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方法,以详细观察这些高度动态的过程。“通过x射线断层扫描,我们能够以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成像原位结构的形成,甚至可以观察到瞬态现象和过渡结构,”这位物理学家解释道。

HZB团队与保罗·谢尔研究所瑞士光源的同事合作,利用超快转盘、强x射线、极快探测器和快速分析x射线数据的软件,在模型系统和演示中研究冷冻铸造,验证了该方法的高效性。在冷冻铸造过程中以3D和实时方式拍摄的结构形成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配备传感器的新型测量单元,可以精确记录温度梯度,”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保罗·卡姆博士(HZB)表示。生成的三维层析图具有6µm/s的空间分辨率,整个冷冻过程记录了270秒。

来自美国东北大学的Ulrike G. K. Wegst教授建议使用糖水溶液作为聚合物模型体系,因为该体系可以通过计算模拟,并且水溶液在冷冻铸造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Wegst表示:“我们现在能够首次通过实验观察到定向冰晶从液相生长的动力学。”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图像记录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不稳定性是如何形成的,这些不稳定性又是如何影响糖相的,以及细胞壁上有机结构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这些结构让人联想到水母和触手。”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些结构可能会再次消失。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高级功能材料》杂志上。

声兴资讯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